2009/12/26

Avatar(阿凡達)

《Avatar》,James Cameron《Titanic》十二年後的長電影新作,是今年我最期待的電影。但何為期待,也說不出來,或者是因為 James Cameron,或者是因為人們說這是用了電影史上革命性的技術,但對我來說,應該是因為這電影有我的心中第一位電影《Aliens》組合:James Cameron + Sigourney Weaver + James Horner。

對於這電影,我盡量保持那神秘感,一早流傳的 trailers,也不去看。故事方面,連大網也不知道,只聽說過一些看過早前全球公映的 IMAX 3D trailers 的朋友說過,但都是技術層面的。大概是,3D 技術和 motion capture 方面的突破。

越是未知,期望越是大,直到不小心在戲院看了 trailer,反而期望大幅下降,因為看到的故事,好像不是很新鮮。不過這又變成好事,因為期望低了,去看完之後,是多於滿意的。

先說技術。3D 效果,的確很好,深度很有層次,電影開頭有數個畫面完全是為了示範這效果而設的,去到中段,主角 Jake 騎著故事中的飛獸 Banshee,在空中飛翔,視野由漂浮空中的大山石一下子到看見 Pandora 星的大地,這種在空中的感覺,這種立體效果很新鮮刺激。

另一技術應該是 motion capture,故事中的 na’vi 種人和 Avatar,由 Sigourney Weaver、Sam Worthington 和 Zoe Saldaña 等人「演出」,靠的是這種科技。在似人的東西上,看到人的臉部表情和人的動作,這些方面都很了不起。雖然在臉部表情方面,在不久前的《魔幻聖誕頌》CG 動畫已經有很好的表現,但在《Avatar》中的,卻是另一種「物種」,而卻有演員的表情神態和動作。

除了這些新的電影製作,配樂也是我所喜愛,James Horner 再和 James Cameron 合作,之前有《Aliens》和《Titanic》。他在《Aliens》中營造太空外星神秘感以及一些簡單音效製造出驚嚇刺激效果,在《Titanic》卻用愛爾蘭風笛配出優美的旋律,一曲《My Heart Will Go On》更是在當時一個驚喜。說起來,《Avatar》也來個片尾曲《I See You》,初聽還以為又是 Celine Dion 唱。今次《Avatar》配樂,加入民族音樂元素,最令我驚喜是 Jake 初到森林遇上聖樹種子的一幕的配樂,給人在世外桃源的感覺。

說到故事,其實我覺得以 160 分鐘的長度,說的故事又似乎簡單了一點,沒錯,當中的劇情是豐富的,但一些感情和人性的描寫,卻著墨不足。我喜歡前半部主角漸漸發掘 Pandora 森林的世界,我喜歡他認識 Na'vi 人的經過,但不喜歡後段簡單的打鬥和大戰。

過去十年的電影,創意和想像力,好像越來越貧乏,不止在劇情上變得公式化,還去到主題和角色設計上。《Avatar》卻不同,在這方面真的給了我一個新鮮的感覺,電影中 Pandora 的世界,設計得認真細密,想像力和創意,在這個虛構的世界中表現出來,那些動和植物的物種,生態環境,地貌,看得讚嘆不已。

當我隨著主角進入這陌生地,對他遇見的東西,是越來越想認識的。那些樹技會發光,那些聖樹的種子很美麗,那些飄浮的「島」,那些像拱橋般的地形,天空照著另一個大的星球等等構成這個世界,令整個世界都實在了。

電影也有點警世和諷刺人類的地方,但是沒有刻意地放大,但若回想,也有點感覺。尤其是人和星球(土地)的關係。Na'vi 人對土地的一切珍惜和敬重,逼不得意才會獵殺生命,那些像土著儀式包含了和大地的連繫。Neytiri 當初要射擊 Jake 時,聖樹的種子飄到箭頭上,令 Neytiri 沒有了殺意,這片土和 Na'vi 有著微妙的感應。

Na'vi 的土地,因為他們一路的愛護,才會在緊要關頭反過來保護這片土地的生物。而人類,他們的家地球沒有生機,我們不愛惜我們的星球,如果這星球有生命,又怎會希望我們留下來?

這電影看得我舒服的,是這種關係的描寫,這種共存的世界,原始卻比有進先科技的物質世界進步。雖然故事在後段編排得著重娛樂觀能方面,但很喜歡這電影的創作力,加上做得十分好的3D 效果,沒後悔買張貴票去大銀幕看。

dieman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