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5/29

愛妳‧媽媽

中國電影《愛妳‧媽媽》,導演赤飛,演員遲蓬,田嘟嘟。說的是一對姐妹柳月和彎彎的故事。

讀大學時候的彎彎,因定期捐款到一間農村學校,引起丘記者的興趣採訪,得知她們兩姐妹的事。她們小時候媽媽失去工作能力,柳月為了讓彎彎上學,獨力支持家庭和供彎彎讀書,但彎彎不想柳月這樣犧牲,柳月為了迫彎彎接受這個安排,對她十分冷淡,甚至不願見她,只要她讀好她的書。柳月和彎彎亦心存一根刺,就是有傳當年柳月被下學,是因為柳月並不是親生的。丘記者設法查證。

看完的感覺是,吃不消。

名字叫做《愛妳‧媽媽》,我覺得不如叫做《愛妳‧姐姐》會較貼設。

劇情太表面和煽情,很落力地放催淚彈但對我沒有效果,到最後再播放一個 MV 大唱「媽媽‧‧‧媽媽‧‧‧」更令我吃不消。原本十分眼淺的我今回完全無動於衷。

最後記者把真相告訴她們的那一幕劇情安排手法十分奇怪突兀,看得我目瞪口呆。

另外,這電影令我看完十分不舒服,因為我看到的,是無論兩姐妹的媽媽,柳月還是彎彎,都是為別人而活的,沒有自己。

那個媽媽,常向彎彎灌輸「這是妳們選擇的命」,更以柳月為彎彎的犧牲來迫使彎彎不斷用功。

十分的沉重。就算是表面上看去是幸福的彎彎,整個童年,甚至於讀大學,都要背負著家人對她的恩惠,到自己有能力自力供讀大學,拒絕姐姐的幫助也不被允許,為的,就是那種僵化得可怕的 "施" 和 "受" 的角色扮演。

我所感受到的沉重,把那表面地表達的偉大,輕易地蓋過了。

dieman

2006/05/22

The Da Vinci Code

半年前看完書, 當時的感想是, 書的頭三份之二好看, 餘下的驚喜不足, 中規中矩, 但我還是期待電影的來臨. 始終, 這是一個具爭議性的話題作.

可是當我知道 Tom Hanks 會飾演 Professor Robert Langdon, 總覺得他不是適合的人選. 為何? 我又說不出實在的原因. 反而外間批評他跟飾演女主角的 Audrey Tautou 年紀跟外型不匹配, 我又覺得沒有什麼問題, 因為書裡這兩個角色的年紀應該是有相當距離的, 背景亦不同.

電影上映後, 劣評如潮, 雖然不是我預計之內, 但我一直沒抱太大期望, 因為改篇經典小說的電影能忠於原著又有娛樂性的根本不多. 看過這本書的, 更會明白, 當中很多聖經內容, 歷史, 解謎, 符號等內容, 是很難原原本本呈現在觀眾眼前, 太詳細的又會過於沉悶. 由於以上的元素是這本書的吸引之處, 所以電影要在有限的時間表達這些東西, 相對之下是較原著差多了. 還有, 看電影的, 始終期望電影能帶給觀眾官能刺激, 又或者高潮起伏的劇情, 而我覺得這些都不是原著的重點所在, 所以, 要滿足電影觀眾是有相當難度的.

因為看過原著, 我在看電影的時候沒有感到疑惑, 反而覺得電影讓我看到不少實物, 而現實跟歷史片段重疊的較果更是我很喜歡的地方. 總括而言, 我不覺得電影很差或很爛, 算是中規中矩, 看過原著會較好 (當然亦可能較易失望), 未看過原著的, 就當是看一看書的大綱.

puffin

2006/05/15

Match Point (迷失決勝分)

開首時, 就說網球的 match point, 對於勝負是那麼重要, 但又是那麼和幸運有關, 當球打在網上, 一是過了去, 一是過不了去. 這是個點題的序, 說出這個電影要說的東西: 幸運.

故事是說網球好手 Chris (Jonathan Rhys Meyers) 遇上富家女子Chloe並相戀. 前途無限, 然而卻愛上Chloe 哥哥的未婚妻 Nola (Scarlett Johansson), 一位事業沒有突破的女演員. 但大家早各有所屬, 大家難以發展下去. Chris 和 Chloe 結婚後, 與 Nola 餘情未了, 發展婚外情.

Jonathan 演技很好, 演 Chris 很令人信服, 是很有氣質和好勝, 卻更加是個自欺欺人和婆婆媽媽的人. 反而 Scarlett 原本很有性格的角色到後來亦配合劇情地走下坡.

導演 Woody Allen 前作 Melinda and Melinda關於命運, 說的是 Melinda 好與壞兩個際遇. Match Point亦說命運, 而這個命運, 卻主要決定於運氣. 付出, 收穫以及天理公義等東西, 是沒有的.

聽說今次沒有以前的作品般太多口水, 但仍然不少, 而且劇情進展較慢, 不過電影後來有一頗妙的情節回應主題, 令人精神為之一振.

我自己只看過很少 Woody Allen 的電影, 不明白為何人稱Match Point 為他近年難得的佳作, 此片對我來說, 喜歡看 Jonathan 和 Scarlett 的演出, 覺得沒有他們會失色不少.

dieman

2006/05/13

Sophie Scholl - The Final Days (蘇菲最後五天)

故事說 White Rose 組織成員 Hanz Scholl 和 Sophie Scholl 於 1943 年 2 月期間, 在德國校園派發反納粹和反戰等傳單而被捕. 電影偏重描寫 Sophie 被捕後的被盤問過程, 被審判到行刑這幾天的事.

全片二小時沒有冷場. 派傳單, 被盤問等都拍得爽快緊張. 最精彩是 sophie 被盤問期間和調查員的對答, 除了鬥智之外, 又論及宗教和政治的衝突, 頗有意思.

Julia Jentsch (Sophie) 演技也好, 看著她由假裝鎮定地和調查員抗辯, 到後來無可奈何地承認, 說話和表情由理性轉變到感性的變化. 以及那種在轉變中對自我及信念的再肯定. 都令人信服和感動.

這電影亦獲 2005 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的最佳女演員和最佳導演.

劇情明顯為了讚揚為民主自由而無所畏懼的精神, 有點神聖化和理想化. 但都不是很嚴重.

很喜歡的是 Sophie 在電影中曾多次看著窗外被陽光照耀的世界. 表達她是熱愛自由和她所信的神所創造的光明和大地. 然而她知道她沒有機會再看見這些, 到被送到行刑室的途中, 最後一次抬頭看上天.

總的來說, 政治的東西不是太重, 拍得簡單明快, 而主要描寫主角 Sophie 的內心感受和自我肯定令我最有感受.

dieman

2006/05/12

蘇菲最後的 5 天 (Sophie Scholl - Die letzten Tage)

是一個真人真事改編的故事.

這套電影給我的感覺像一套紀錄片, 不是說視覺上或拍攝手法方面, 而是故事的發展 -- 一個反希特拉組織成員被捕, 被查, 被審, 被殺的過程. 故事沒有高潮起伏, 而且女主角的命運大家都能預知或猜到, 所以過程才是重點.

頭兩天那冗長的查問過程是需要相當的精神去看, 而之後的發展, 則令我自自然然集中起來並感到熱血.

不能說電影好不好看, 只能說是一個值得一看的故事. 在我們這個相當舒適的環境裡, 只能靠電影去感受亂世中那種偉大無私的犧牲.

puffin

2006/05/07

Silent Hill

Silent Hill 是改編自同名電玩的電影. 故事是說小女孩 Sharon 常夢遊時口中提著 Silent Hill, 其母 Rose 為醫治她的病而帶她一起進入 Silent Hill.

看完第一感覺是, 悶悶不樂. 對這電影是有讚有彈.

先說驚喜部分.

氣氛製造是好的, 無聲的街道以及不斷飄下來的灰, 扣成了一個很淒迷的背景. 在頗長時間的描寫之後, 出現突而其來的警報聲, 黑暗隨之降臨, 這效果十分成功地製造了很深刻的恐懼, 之後在故事中每次出現警報聲, 自然看得緊張起來.

配樂亦很有風格, 懸疑和陰深的音樂, 加入有節拍動感的電子音樂元素, 由 Jeff Danna 負責, 這種風格在他的前作 Resident Evil: Apocalypse 已有, 但用得太多著重打鬥逃走等刺激緊張場面, 而今次 Silent Hill 亦同時起用負責電玩版音樂的 Akira Yamaoka 山岡晃, 兩者配合得宜.

特技和畫面, 拍法都很有水準. 除了一些 CG 比較無可奈何地假之外, 其他都很滿足. 動的方面, 官能刺激十足, 靜的方面, 灰白無聲世界的一種頹廢淒清的美也是很好看.

接著, 現在說不滿的地方.

劇情編排和交代最多只屬一般. 太多的沒有交代, 原本沒有交代是可以留給想像空間, 可是 Silent Hill中的沒有交代的情節, 是不了了之居多.

Sean Bean 演的父親角色 Christ, 可說是無用的, 期望他會進入 Silent Hill 的異世界, 或者用什麼方法, 可是沒有.

Christ 在 Silent Hill 的真實世界, 能和身於異世界的 Rose 有所感覺, 但沒有利用, 或者說, 只用了在最尾的一個表達手法中.

一位手掌燒傷了的警長, 很明顯知道 Silent Hill 的事情, 而他亦說會去查看.

然而, 以上這些給觀眾的期望或類似伏筆的東西, 最後是沒有兌現的. 給硬生生地割走, 換來的是 Rose 和一位同樣走進異世界的女警的探險.

所謂探險亦只是很白地交代, 在她們幸運地逃過一個個怪物之後, 遇上 Silent Hill 上的宗教狂熱分子之後, 連一個又一個一層又一層地揭開真相也省掉, 而是一次過把真相獎勵給主角 Rose (給觀眾?).

其實, 這應該是拍給 Silent Hill 電玩迷看的.

若知道 Silent Hill 電玩的背景, 看電影版會投入得多.

例如墮天使 samael 和 Alessa 的關係; 女巫的勢力; 關於信念和怨念; 異世界的產生; 甚至追殺主角們的大刀判官的來歷 (這個很重要, 不交代, 觀眾就算到最後知道所謂的真相, 亦會費解為何又要致女主角於死地的矛盾).

結尾是淒美的, 但進入結尾得太順理成章, 之前提及過的種種伏筆, 用也沒用過, 爭扎也沒爭扎過.

總的來說, 氣氛和影像等是好的, 但劇本一般.

dieman

2006/05/01

Take the Lead (舞.出色)

這是今個星期新上畫電影中我最喜歡的電影。

故事說社交舞教師 Pierre Dulaine (Antonio Banderas),以舞蹈教化一班被放棄的學生,最初這班學生對又慢又沒型沒款的上流階層舞蹈如華爾滋、狐步等十分抗拒,後來他們被探戈吸引,更加入他最喜愛的 hip hop元素。最後他們要參加比賽,和一班很有經驗的參賽者比試。

導演 Liz Friedlander應該是第一次拍電影,故事編排劇情等都十分簡單。

學生是一班低下階層的學生,當中有些有問題的青年,他們都有自己的問題:有兩個,因為他們的兄長的死而仇視對方;有三個,發生三角戀;又有兩個,對對方有意思,但沒膽開口;有一個外來的,因為在上流階層得不到信心,在這裡找到自我。

可能要處理這麼多人的背景、關係和發展,同時又要描寫Pierre如何教導他們,劇情到後來變得鬆散。幸好,音樂和舞蹈可以補過這些不足,兩種不同的舞混合的編排十分好看,我想若果喜歡跳舞或 hip hop音樂的人都會看得開心。最後比賽中的探戈部分,我覺得是最精彩的,充分表現了探戈熱情豪邁的特質。

片名叫做Take the lead。故事中說到,跳舞有一方是take the lead,但是,並不等於相方的地位不平等。沒有那一方是優越的,相方要配合,以及最重要的是:信任。相方要令對方信任自己,以及信任對方。社交舞和 hip hop,又誰 take the lead?兩種不同文化,如Pierre的教導,可以互相配合。

這是部改編自真事,勵志的電影,同時,亦有一些有意義的訊息。加上舞蹈精彩,我很喜歡。

die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