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1/20

Marie Antoinette 瑪麗皇后

Sofia Coppola 第三部執導的電影《Marie Antoinette》,故事由奧地利公主 Marie 嫁給法國王子 Louis 開始,到 Louis 成為皇帝路易十六,治國不力,令國庫空虛,人民攻到凡爾賽抗議,瑪麗皇后一家最後離開凡爾賽。

歷史記載他們最後被送上斷頭台,電影在這之前就結束了。

這是一部為 Marie Antoinette 平反的電影。歷史以及人們對她的評論,都是負面的。極盡奢華、禍國殃民,更有說她在人民不得溫飽時說了一句「let them eat cake」。但她究竟是否真的說過?她的奢華是否本性?她是一個怎樣的人?《瑪麗皇后》成功地給我看到 Marie 的另一版本。甚至,連路易十六,他雖然對法國的困境有責,但是,他和 Marie 一樣,我看完後有另一番感受,覺得他們,都是因錯配而成的悲劇的犧牲者。

電影開首對 Marie 由奧地利進入法國邊境,再進入凡爾賽這段描寫,令人體會到,一個原本和平常人一樣的少女,一下子要除去所有自己舊有的東西,去適應一個全新的環境,十分可憐。

每天做的是重複的禮儀和事情,和異國文化如飲食的節奏的不習慣,加上和丈夫 Louis 的性生活由第一天便出了問題,這種苦悶的生活,以及宮廷是非不絕,Marie 可以做的,是寄情於華衣美服、甜品和賭博。

可以看出 Marie 這個角色的幾種轉變,演員 Kirsten Dunst 也做得到:初到異國仍然抱著喜樂的心;被沉悶和欠缺愛情的生活所摧殘;為自己找尋歡樂,為自己一無所出受到壓力而傷心;終於和丈夫有了第一個孩子之後,回到自然樸素的心境;到被謠傳中傷,地位不保,但仍和家人在一起的一個堅強女性。

Sofia Coppola 的 Marie,愛純樸自然,親切平易近人。傳言說她冷漠,但是,由開始時她初到法國和人見面時的方式是擁抱別人,對這種方式感到不自在的反而是法國人。她雖然喜歡玩樂,有過外遇,喜歡奢華生活,但到了緊要關頭,她可以不要鑽石,她選擇陪伴路易十六。
路易十六又如何呢?雖然他不夠男子氣慨,他沒有做一國之君的能力,但是他和 Marie 一樣,本身只不過是一張白紙,適合做一個平凡的人,硬在不適合自己的環境中生存,這和 Marie 是一個共通點。不少次看見他們相視而笑,尤其最後的一起共度困境,令我感到這段盲婚關係中亦有愛。

電影的手法可能不是人人認同,例如配樂一時古典,一時流行,古典的多數是配合宮廷刻板生活,流行的多數是配 Marie 自己另一種生活,我自己頗喜歡這樣。尤其是當一些情境是說 Marie 雖然在自我作樂,但過後仍揮不去沉悶感,這些時候配上的流行樂,令我有種現代都市歡樂過後的落寞感。

那一段說她在別院生活,像拍青春電影中少女在草原上走來走去。拍得突然不同風格,鏡頭搖晃,這裡我覺有點無所適從。

不過,首尾的安排我則很喜歡。在電影開頭,Marie 初為王子妃,和 Louis 同檯進餐,貌合神離,在歌劇院帶頭拍掌,引起全院一起拍手,而在電影結尾,同在歌劇院拍掌,再沒有人跟隨她,而在同張檯和 Louis 一起,則互相扶持。

《瑪麗皇后》能給我看到另一個對 Marie Antoinette 的看法,Kirsten Dunst 演得恰當,而拍攝手法、劇情節奏和配樂等則自己個人來說是滿意的。

dieman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