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10

Les Misérables

puffin 說了在未認識 musical 版之下看電影版的觀感,我則說說在有了故有印象下的,所以絶不持平,先入為主,而且說音樂劇的比電影多。

Les Misérables 這部鉅著(好鬼厚)也被改編過電影很多次,而 musical(音樂劇)版亦是改編形式之一,今次的電影,則是差不多把整個 musical 版電影化了。十多年前我的中學時期,Les Misérables 來港,之後愛上了。

是的,是可以勉強用個愛字的,因為,連它的「不足」也會無條件一起接收。所謂愛是盲目是對的,這音樂劇究竟是不是十分出色,當接觸了更好的,就會發覺不是,但又如何,它在我心中的地位,早已去到一個什麼也沒所謂,就是喜歡的地步。所以嘛,終於來到電影版了喎,怎會不喜歡呢?(當然也不能拍舊屎出嚟...)

老實說,有很多東西不關電影版的事,一見鍾情、後段婆媽到嘔似無線劇等等,都是音樂劇既有的,也別忘了是很舊的作品。所以這些若發生在新電影中我會頂唔順的東西,今次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反而,電影化後驚喜頗多,放大在銀幕的人物表情和場面,感染力不是看現場舞台時可以比,當然舞台現場感有另一力量,各有所長,今次電影能發揮得到,前段多幕我都看到忍不住流淚。

這亦和電影開始時幾位演員有關,最驚喜是 Anne Hathaway,而 Hugh Jackman 則上半部表現很好後段差了點,至於 Russell Crowe 嘛,我很想用災難來形容。Fantine、Jean Valjean 和 Javert 是很重要的人物,對故事其中帶出的重要訊息負上很大責任,而欣喜 Anne Hathaway 和 Hugh Jackman 都勝任。

尤其是 Anne Hathaway,如 puffin 所說,這是個出場少但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她是帶出悲慘世界的角色,說起來中文名悲慘世界比孤星淚恰當,這亦和 Cosette 的角色在劇中的位置有關。孤星 Cosette 也其實沒什麼淚,這角色也可憐地模糊,這也不關演員 Amanda Seyfried 事,音樂劇中的 Cosette 就是這樣。

是的,這個劇其實都出現一些奇怪的現象,Fantine 出場少但十分耀眼,這或多或少和很動聽的 I Dreamed a Dream 有關,歌的分配有時也頗影響角色的感染力,同樣情況亦出現在我最喜愛的角色 Éponine 身上。

Éponine 本來是大配角,在劇中卻把 Cosette 比下去,這又和我最喜愛的音樂劇女演唱者 Lea Salonga 多次演繹 Éponine 有關(Lea Salonga 也可以說是 Miss Saigon 的 Kim 和 Les Misérables 的 Éponine 的代表),當然少不了她的歌 On My Own 起的作用。所以在電影中誰當 Éponine 是我最留意的,結果找來 Samantha Barks(25 周年演唱會版她也是 Éponine,Lea Salonga 已變了做 Fantine),演得很好。

但論驚喜,原來演 Thénardier 夫婦,波叔 Sacha Baron Cohen 及在 Tim Burton 電影常出現的 Helena Bonham Carter,才是最大驚喜,把亂世中一些以偷和騙的手法拿取利益的人物演活,Master of the House 一曲很正。

Les Misérables 的人物都代表了某些人或思想,如 Javert 代表的是建制和規條,雖然目的是正義,可是當統治層和上流社會腐敗,執法者代表的卻變了質,執行時往往產生不義,Javert 代表的是當執法再不代表公義的那些人,有的會醒過來,有的會如 Javert 般,不能接受,在自身良知和故有思想中掙扎,而故事比較特別是把律法和宗教混為一體。可是 Russell Crowe 演 Javert,實在太得人驚,他唱 Stars 一曲時是災難,但不要緊,我對這劇的愛足以令我不以為然,自動 filter 之。

除了大部分演員令我驚喜和一位演員令我很驚之外,電影還把一些東西拍出來,令我十分感動:愛和寬恕、良知的選擇,在前段十分直接地放送,就算我並非教徒,也為之動容,始終人心中所相信,就是簡單的愛和良知。最後,「To love another person, is to see the face of God」,是最重要的。

卻令我想起現今那些選擇地服從聖經規條及以之論斷人的所謂基督徒,反而沒有行這見証,世上仍有很多的 Javert。

在悲慘的世界,等待一次又一次的起義和革命,故事中的起義失敗,人民躲起來沒有支持,學生死了,但數年之後,有了 1848 年的法國大革命。現在,百多年後,有些地方,人民也在唱,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dieman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