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26

The Lunchbox (美味情書)

印度電影《The Lunchbox》,香港譯名又來加了一點調味,把故事中兩位主角透過飯盒傳送的書信說成是情書,還要是美味的,看過後還覺不覺得美味實在很難說。

然而此片比起多數引入香港的印片較為寫實,又比起寫實的電影加了調味,容易入口之餘仍然發人心省。

----------以下有劇情透露----------

有時候我不知道寫實電影是不是真的需要純粹寫實,若是真的全然要觀眾去思考的話,也實在太多這類電影,然而卻只於表達了社會現況和問題,就停止了,看得多委實令人重覆在認識和關心的靜止階段,沉醉於悲劇中,失去改變和進步的動力和希望。

所以我認為《The Lunchbox》反而添了一層色彩,那個開放式的結尾,其實也不怎開放,當然若果著眼於兩位主角會否再度相遇的話,就算開放吧,但著眼於二人對於自身的人生和命運等自主決擇,則很明確。

兩位主要演員 Ifran Khan 和 Nimrat Kaur 演出是多麼自然,事實上全片的大大小小演員,都能把平常人自自然然地演出來,其實這些做個平常人的戲理論上容易,但偏偏受過訓練的演員尤其是在舞台上下過功夫的,總是擺脫不了那字正腔圓抑揚頓挫的對話方式,簡單來說,平常人係唔會咁樣講嘢嘅。

電影當然也在細節和對話上表達了社會的事,例如因為地方不夠所以人死後的棺材擺放變了。人和家庭甚至和家族的關係在印度是十分之難切割,像男主角這麼一個獨來獨往的人,便像異類般令人害怕,甚至在同僚間生出閒言閒語,但亦因此和出身孤兒助手成了亦師徒亦朋友。孤兒助手的婚禮體現了獨立和群體的對立,女主角在電影中的轉變,也由依附社羣到個人思想。

看畢我想起去年在港上映的印片《English Vinglish》(紐約精讀遊),兩套戲本風馬牛不相及,只是當中女角也是突然發覺自己像原來沒有價值,在異地認識了新朋友,更似乎感到談戀愛的感覺。

兩套戲,《English Vinglish》是輕鬆歡樂的電影,主角是富有階層的人,《The Lunchbox》卻是現實的,主角是貧窮階層的人。表面看,前者是應該看得開懷,後者看得感慨,然而實質上,當前者的女主角還是甘願地回到家庭和社會的規範中,後者卻行出了選擇自身命運的第一步,我為後者而歡呼。

戲中有一句對白是這樣:「上錯了車,卻到了對的地方」,飯盒如是,人生亦如是。

dieman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