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31

似水流年

終於,能夠在戲院看《似水流年》。多年來,都找不到這電影來看,免費或收費的電視,影帶或影碟,都好像沒有出現過。直至今次《百部不可不看的香港電影》的安排,不管這活動辦的好不好,起碼能把這電影重見天日(兩次咁多)。

這些什麼「不可不看」的名稱,其實沒意思,每人都有心中不可不看的電影名單。而《似水流年》,對我來說,是始終想一看的。原因只有一個:喜多郎。

香港電影以往不太重視配樂,卻對主題歌這東西情有獨鍾,曾經,港片的主題歌,膾炙人口。《似水流年》是其一,此歌喜多郎作曲,鄭國江作詞,由梅艷芳主唱,效果奇好。日本音樂家喜多郎,因 NHK 電視特緝《絲綢之路》為港人認識,在《似水流年》的映後談,導演嚴浩先生說出找喜多郎來配樂的原因,是當時電影沒有賣點,主要演員顧美華和斯琴高娃還未成名,而當時喜多郎很紅。

導演可能料不到,這個原本是商業的考量,對電影有了很好的作用,更令主題歌成為經典。
我是喜多郎的音樂追隨者,對於《似水流年》,總是覺得神秘,因該曲只收錄在其中一隻大碟中,沒有找得到電影的原聲帶,加上久未能一看電影,沒法欣賞音畫配合,總覺有所欠缺,現在總算一償所願。

電影故事是說香港人珊珊(顧美華飾演)回鄉避開在香港的不快,重遇以前青梅竹馬好友孝松(謝偉雄飾演)和阿珍(斯琴高娃飾演)。兩位好友,已成夫妻並有一女,自己則沒有家庭。重遇好姊妹,一方面重拾純真感情,但亦為這平淡的地方,泛起漣漪。

珊珊和阿珍分開多年,重遇後她們的對話和反應,表達了兩種不同的思想觀念,一個在有自由又急速發展的城市生活久了,另一個就留在農村,就算當了校長,眼界和思想仍狹小,看過世面的珊珊,卻在這種地方找到一刻安慰,因為這裏保存了城市漸漸失去的純真。

這個回鄉的故事,本身是簡單的,沒有複雜的劇情。當中人物感情真摰,鄉土氣色重,兩個女人的選擇,各人的選擇,都透過角色的言行表達,或多或少反映出香港和內地的對比。

二十多年後的今天,我們看這電影,卻是第三種思想觀念,對於當時她們倆的一些行為,我們不解,甚至笑起上來。三種時空不同的人一對比,我們不再是見多識廣的人,反倒變了大驚小怪的阿珍。

喜多郎的配樂不多,不知是預算問題,還是什麼原因,但那時候的配樂,不像現在的或西片那種,如喜多郎後期的《Heaven and Earth》、《宋家皇朝》,配樂是經過精心編排,為特定場景而創作,配合該幕的氣氛或人物心情,數量也夠多,能填充成一張唱片。

而《似水流年》的音樂,開首一段,中間幾次轉場用同一段,大樹的一幕很有靈性感覺的一小段,到後來出現主題曲的旋律一段,總共,可能只夠出一張 EP。

似水流年,時間年月,流水般一去不回,大自然就是這樣子,流水經過的地方,有的還桃花依舊,有的人面全非。電影的感覺,也滿是流水的淡然。而喜多郎的曲有其特質,同是主題曲的旋律,用他慣用的音調,以音樂合成器奏出,是一種感覺,配上廣東詞,梅艷芳的腔,又是另一種感覺。畫音結合,看和聽皆感動。

dieman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