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17

Toast (知味人生)

《Toast》是去年的 BBC 電視電影,基於烹飪作家 Nigel Slater 自傳小說,說的是 Nigel 小時候和父母的相處,及後和後母生活,如何改變一生。編劇雖是《Billy Elliot》的 Lee Hall,但並非如想像中勵志,同樣是小孩的成長,之後闖出名堂,《Billy Elliot》看到的是愛,《Toast》的卻看不到什麼,這知味人生,竟然是苦的。

看電影之前沒有看過任何關於這故事或 Nigel 的事蹟,但也不會想到看的和期望的是如此不同。這和電影中很多的不協調有關,電影用了很長時間來說小 Nigel,在學校生活如何,在家生活如何,但每每欠缺焦點,看了很久也觸不到想表達是什麼。Nigel 愛媽媽嗎?愛吧。爸爸呢?不是很清楚...他真的對食物很有興趣嗎?是吧。但如何呢?不是很清楚。

演後母的,是 Helena Bonham Carter,還要拍到她是在勾引 Nigel 爸爸似的,好像很搞笑,但原來她是衰人來的?像是又像不是,她對 Nigel 差嗎?其實不差吧,但有時無厘頭說些恐嚇說話,感覺怪怪。Nigel 討厭她嗎?這反而頗肯定,但為何呢?是因不滿她取代了母親吧,但父親已對他說明愛他母親,但自由戀愛也不行嗎?明顯小 Nigel 不喜歡,更要透過食物來「搶番個老豆」。

慢著,這是真的嗎?我懷疑我會否會錯意,因電影實在拍到似乎是,但又好像不是似的。鬥得幾鬥又像沒了聲氣似的。這電影就是由頭到尾,都很飄忽地分配各種情節和調子,當你以為這是有意思和重要的嗎,原來轉個頭已說了別的,當你以為這小子會和後母佷有火花嗎?但看了一小時後其實都掉了這種期望。

我喜歡看 Helena Bonham Carter,也覺長大後的 Freddie Highmore 演得好,而佔戲最重的小 Nigel 演得更好。我喜歡當中的音樂歌曲,尤其是最後,很有感覺,這電影是好在收尾收得好的了。

原本,因為個結尾埋得不錯,也覺這電影不過不失。不過當我再找 Nigel Slater 的事來看,對這電影(或那本自傳小說)就有點負面的感覺。原來真人 Nigel Slater 童年時家中還有後母的子女的,後母更不會造電影中那檸檬蛋白批。Nigel 的後母已死了,她的女兒對電影如此說她的母親很不滿。

原來《Toast》,只不過是 Nigel Slater 的一面之辭,自己成名了待後母死了,就拿死人來說,向大家訴說自己童年不快,更暗示後母害死父親。這種死無對證之下還要寫小說拍電影的單方面攻擊,實在有點而那個。難怪看電影時實在看來看去摸不著實在的感覺,原來因為我看的是一個還懷著恨的人,把那個恨意透過文字寫出來,再變成電影的成品,我看到的,是基於「總之佢哋正衰人,我唔鍾意佢哋」來堆砌的東西。

但是,他愛他爸爸嗎?他愛烹飪嗎?這電影實在沒有愛和感情,留下的是恨,Nigel 勝利了,回味著。我看的就是如此一件多士。

dieman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